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文化保护方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国语系开展“非遗文化课内外沉浸式体验活动”,带领大学生们领略非遗魅力。非遗文化,不仅是书纸上的文化符号,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符号的表现形式。以下,由教学互动、初志愿感和再志愿行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此次活动以福建省非物质保护遗产——冷凝合香为主线,其福州冷凝合香第四代传承人陈卫平老师一人承担传承人、中介人、教育者等多角色,重在促进冷凝合香文化的发扬。

 

(一) 教学互动

20235月23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国语系陈娟副教授开展“冷凝合香,通识课堂”主题课程活动,其邀请陈卫平老师为主讲嘉宾,从冷凝合香的历史、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同学们通过传阅香囊、香珠、香水、香膏等,近距离感受冷凝合香之香,真正做到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




课程另设冷凝合香制作体验环节,邀请3-5名同学上场制作冷凝合香,体验香的醒泥、压制、修边环节。



参加完此次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亲身闻到了“三天不褪”之香,成功推进“冷凝合香,通识课堂”的进行。

 

(二) 初志愿感

20235月17日,由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国语系学生张思琦带队,前往福州第一福街参与“有福之州,博物馆之夜”的国际博物馆日志愿活动。团队化身“穿越古今的汉服小志愿队”,帮助到场嘉宾制作香牌,体会冷凝合香魅力。

 


该次为团队首次参与大型权威机构的志愿活动,面对成片的摄像机拍摄,团队成员丝毫不怯场,自信大方服务大众,展现外语学子自信凛然的姿态。



这是一次特别香的志愿体验,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一步。非遗传承,重在用心感受非遗文化之韵味,习志愿的意义。

 

(三) 再志愿行

 2023年5月27日,团队再次受陈卫平老师邀请,前往上下杭万寿尚书庙参与第五届学子敬状元民俗“十番古乐,薪火香传”志愿活动。




此次体验活动对象为小学生群体,团队内成员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冷香制作工作,推进志愿工作的完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