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日上午,我系暑期社会实践进入最后一天,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薪火·“通世界实践队来到了台江区博物馆侯德榜故居——我系跨文化传播实践基地。这里不仅是科学家的精神家园,如今更成为冷凝合香非遗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圣地。实践队队员们带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敬仰,踏入了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薪火“香”传·“语”通世界实践队按计划在侯德榜故居举办一场“语通天下,共叙香事”的直播活动,由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冷凝合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平老师和实践队队员们进行讲解和推进流程。在这位匠人的引领下,实践队队员们将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中国传统香文化的独特魅力。

直播开始前,实践队队员们忙碌地调试设备,确保将冷凝合香的精美呈现出最佳效果。陈卫平老师则在准备着各种香料和工具,他的动作沉稳而熟练,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传统共鸣。

930分直播活动正式开始。先是由实践队队员周志贤和林丽推进第一阶段的流程。两位实践队队员不仅以幽默有趣的对话方式讲解有关冷凝合香的相关知识和调动观众们的好奇与积极性,还多次邀请陈卫平老师分享挖掘整理冷凝合香制作技艺的故事以及现今存在的困难。在直播的过程中,队员们详细阐述了冷凝合香的功效作用,从调节情绪到净化空气,从提升生活品质到促进身心健康,冷凝合香的多重功效引起了直播间观众的广泛兴趣。陈卫平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具有福州地域特色的茉莉冷香丸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成立20周年特别定制的香牌。这些香牌香丸都是陈卫平老师结合现代设计对冷凝合香制作技艺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让冷凝合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经过对冷凝合香的介绍与制作讲解,实践队队员涂芷妍和林芯慧走到了镜头前,她们以一种亲切而自然的对话方式,向直播间的观众们分享了与冷凝合香志愿服务的经历。两位队员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冷凝合香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对推广冷凝合香的志愿服务的热情。她们的对话不仅让直播间的观众们感受到了冷凝合香的独特魅力,也让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她们用志愿服务的故事让冷凝合香这一非遗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也让冷凝合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符号。

紧接着,实践队队员黄丹娜和邵桢走进直播间,她们带着对冷凝合香这一非遗文化的理解,向观众们分享了从大学生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的一些看法。她们提到:实现非遗出海,首先得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受众,然后实现非遗保护和commercialization之间的平衡。这不仅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深度理解,还需要我们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和本土化思维。非遗文化的出海,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两位同学的分享不仅让直播间的观众们对冷凝合香的推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示了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子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思维。他们的努力和创意,无疑将为冷凝合香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直播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展现出了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并积极调动现场的氛围,观众们通过屏幕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氛围。通过弹幕,观众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惊叹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在直播中,有观众向实践队队员们提问到,“陈卫平老师的工作室在哪?是否有制作冷凝合香的体验课”,队员们也耐心地一一回答。本次直播观众总数达到510人,直播点赞量达到4.8万,平均观看时长为3233秒。整场直播活动中,不仅是实践队队员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还更好地把冷凝合香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传播出去。

直播活动的圆满结束以后,陈娟老师、肖丽老师和陈卫平老师与实践队队员们坐在一起,三位老师分别对本次直播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他们的话语中都充满了对实践队队员们的赞赏和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未来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通过这次直播,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实践队不仅向海内外推广了冷凝合香这一非遗文化,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践队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学习、去传承,它就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