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日下午,我系特邀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阮诗芸教授于化工楼211开展“为翻译正名——从钱锺书训说起”的讲座,外国语系肖丽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阮诗芸老师为我们明确了讲座的主题与目标,引导我们重温了钱锺书先生对“译”字的独特看法。她深入研究了《说文解字》、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以及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诸多古籍,为我们呈现了“译”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多种形态与丰富内涵。

接着,阮老师对“译”的本义及其与“驿”的关联进行了详细阐释。她指出,“译”最初与驿相关,指的是传递信息、传达意愿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涉及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译”的含义逐渐拓展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语言文字的演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历史传统。

此外,阮老师还深入剖析了“翻”的词义。她通过对比“番”“播”“般”等字的含义与用法,揭示了“翻”所具有的旋转、翻转的语义特征。同时,她还追溯了“翻译”“繙绎”等词语的历史演变,展现了翻译活动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在讲座的尾声,阮老师总结了“译”字所代表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与深化。她指出,中国古代的翻译活动从最初的口头传言逐渐转向对书面材料的深入解读与阐释。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翻译的质量与水平,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对翻译的本质与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翻译研究的兴趣与热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外语学子投身于翻译研究领域,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