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日下午,我系特别邀请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戴颖副教授在化工211教室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跨语言视角下视觉动词的行为特征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英语教研室主任陈斌峰主持

讲座伊始,戴颖老师以同学们最熟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为切入点,生动展示了视觉动词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中英法文例句,如英语中“see”表示理解,汉语中表示期待,法语中“voir”可以引申出预见之意等,戴颖老师指出:“这些日常用语背后,隐藏着不同语言对视觉认知的独特编码方式。”这些例子让在场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用眼睛思考!戴颖老师指出:“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表达,实则是不同文明对视觉认知的精密编码,每一处用法差异都暗藏着文化思维的独特指纹。”

随后,戴颖老师系统分享了其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在语法化路径方面,研究发现汉语视觉动词更易发展出抽象意义,比如看法”看透等表达,将视觉体验转化为思维认知;在文化认知层面,集体主义文化更常使用群体主体的表达方式,这背后是文化心理对认知方式的深层塑造;通过多模态实证研究,还发现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时的行为差异。  

在讲座的尾声,戴颖老师鼓励同学们:“研究视觉动词不仅是语言学课题,更是理解人类认知的窗口。当你学会用另一种语言''世界时,你获得的不仅是词汇,而是一套新的思维工具。保持对语言细节的敏感,那里藏着文明的密码。”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让大家了解了视觉动词背后隐藏的文化认知密码,掌握一门语言就是获得新的思维方式,启发同学们以更敏锐的眼光观察日常语言现象。